两会·影像链接丨守护文化根脉,共筑精神家园

小微 2025月03月09日 54364

  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”

  “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”

  “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”

  ……

  着眼新一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标

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一系列安排

 

  全国两会期间

  全国政协委员“95后”姑娘杨钰尼

  在“委员通道”集体采访活动上说

  电影《哪吒2》中有一段配乐

  用的是贵州侗族大歌

  传统文化不能仅靠静态保存

  更要在时代浪潮中蓬勃生长

   

  杨钰尼表示

  先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古老的歌谣

  更是突破创新的精神

   

  不仅是电影和非遗

  跨界融合正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

  造就了一个又一个“爆款”

  为中华文化实力圈粉

   

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侗族大歌队的演员们在“村超”足球场上表演(2024年9月2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陶亮 摄

  中国春节成功申遗

  哪吒“踏火”领跑票房

  《黑神话:悟空》召集全球“天命人”

  ……

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

  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

  人民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愈发高涨

   

  今年农历新年

  安徽黄山鱼灯、广东潮汕英歌舞等

  传统民俗活动

  带火“文化游”“非遗游”

  从“中国年”到“世界年”

  越来越多人从春节中

  找寻传承的喜庆与欢乐

   

 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,民间艺人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人民广场舞火龙(2025年2月12日摄)。新华社发(宋文摄)

   

  在广东汕头市潮阳区,塔馆英歌队队员在街头表演(2025年1月2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邓华 摄

  以“悟空”“哪吒”为代表的

  中华文化IP持续“出圈”“出海”

  带火多个打卡目的地

  延伸“文化+”长链条

   

   

  游人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东冯村的哪吒主题墙绘前拍照(2025年3月1日摄)。新华社发(陈彬摄)

   

  人们在德国2024年科隆国际游戏展《黑神话:悟空》拍照区拍照(2024年8月2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张帆 摄

  从非遗的传承保护

  到中式美学的年轻化表达

  从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

  到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

 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

  让我们跟随这些鲜活的影像

  感受中华文化在传承与突破中

  蓬勃生长的向上力量

   

  以故宫瑞兽“甪端”为原型的故宫博物院首部儿童音乐剧《甪端》在香港首演。(2024年5月1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朱炜 摄

   

  参赛者在2024澳门国际龙舟赛中庆祝(2024年6月10日摄)。新华社发(张金加 摄)

   

  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休闲(2024年6月24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隋尚君 摄

   

 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,村民们在改造后的河道上进行“刘三姐河上实景演出”(2024年8月1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黄孝邦 摄

   

  观众在北京参观“国社之镜·世纪光影”新华社新闻摄影展(2024年9月26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杜潇逸 摄

   

  游人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博物院观赏展品(2024年10月5日摄)。新华社发(徐军勇 摄)

   

  一名外国观众(右二)在北京体验“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”非遗项目(2024年11月7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李贺 摄

   

  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,一名观众参观“中国·唐——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(7至10世纪)”展览(2024年11月1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高静 摄

   

  观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排队购买凤冠冰箱贴(2024年12月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 金良快 摄

  “春节”申遗成功

  “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”

  “羌年”

  “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”

  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

  我国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

  别开生面

  中华文明生生不息

  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

   

  图片分别为春节期间民俗活动(上,新华社记者邹竞一摄)、浙江庆元县的木拱桥(下左,吴春平摄)、四川阿坝羌年庆祝活动(下中)、黎族织锦技艺(下右,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)。

  中华文化灿若星河

  在薪火相传和与时俱进中

  一代代华夏子孙

  接续奋斗、守护根脉

 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

 

  策划:赖向东 郑卫 鱼澜

  统筹:宋为伟 徐亮

  制作:魏海 刘勇贞

  动图:施亚磊、李飞、陈嫱

  编辑:王诺 方欣

  新华社摄影部

相关推荐